邁入全國“萬億”城商行隊列,成都銀行打造綜合競爭硬實力
促發展、增效率、提質量,2023年以來,成都銀行再度交出了一份令市場和投資者滿意的“成績單”。該行近日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,截至上半年末,該行總資產突破萬億,達1.03萬億元,邁入全國“萬億級”城商行隊列,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.76億元,同比增長25.10%,經營發展連攀高峰。
在亮麗的業績表現背后,是成都銀行堅定西部經濟社會發展、改革創新戰略收獲的碩果,作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經濟主體,下一步,成都銀行也將主動擔當國有企業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,努力打造輝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級的全國金融新名片。
(資料圖)
資產規模再上“臺階”
2023年上半年,在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普遍放緩、息差承壓的背景下,成都銀行多項經營指標在同業中領先。截至報告期末,成都銀行總資產突破萬億級,達1.03萬億元,較上年末增長1106億元,增幅12.05%,提前完成萬億級目標任務,邁入全國“萬億級”城商行隊列。
規模穩步擴大的同時,該行經營業績持續攀升,營運效率穩中向好,報告期內,成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11.10億元,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.76億元,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1.16%和25.1%,均實現兩位數增長。
業績亮眼離不開穩健高效的風險管理,成都銀行堅定不移以“適中風險文化”堅守資產質量生命線,持續加強全行資產質量的監測、分析及預測,在前瞻性方面做好全行資產質量指標管控。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成都銀行全行不良貸款率0.72%,較上年末下降0.06百分點;撥備覆蓋率511.86%,較上年末增長10.29個百分點,資產質量持續優化,安全性及流動性表現良好。
按照新一輪戰略規劃明確的“精細化、數字化、大零售”轉型方向,成都銀行加強數字賦能、科技賦能、人才賦能,夯基礎、調結構、促增長,綜合提升零售金融競爭能力,轉型發展全面起勢。
堅持金融科技與零售業務深度融合,依托數字化大零售系統群,總分支多級聯動,持續提升精細化、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,高效獲客、留客、活客、黏客。踐行“親民、便民、惠民”初心不變,打通居民生活圈,線下堅持優化網點布局,將有溫度的金融服務融入社區生活;線上積極優化多渠道服務,擴充“1+N”優惠場景生態,做有煙火氣的“市民銀行”。
全力做大AUM規模筑牢“護城河”,在儲蓄存款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基礎上,進一步加強個人理財精準營銷和差異化管理,提升營銷服務水平。開展以“全市場精選、全產品優惠、全流程陪伴”為特色的基金代銷業務,打造客戶信任的財富顧問銀行。堅持走好“白名單”模式發展消費貸款業務,強化業務線上辦理體驗,打造“成行消貸”品牌不斷增強市場影響力。以數字渠道賦能為目標,持續完善電子銀行服務,重點提升渠道數字化客戶經營能力,截至上半年末,成都銀行個人手機銀行客戶414.94萬戶,微信公眾號關注客戶405.2萬戶。
引“活水”澆灌金融實體
2018年1月31日,成都銀行在上交所掛牌上市,成為四川省首家上市銀行。在五年多的時間里,成都銀行充分利用成功上市帶來的發展契機,不斷促發展、增效率、提質量。
成都銀行的經營范圍涵蓋川、陜、渝三省市。依托區位優勢,成都銀行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和地方發展規劃,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、成都市都市圈、公園城市示范區等戰略機遇,聚焦區域內重大項目、重點產業,實現與實體經濟共榮共贏共成長。
眾所周知,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融資貴、融資難問題,對此,成都銀行推出了政銀合作、供應鏈金融和場景化金融三類產品,具有獨特的目標客群和風險控制邏輯,高效精準拓客,產品化業務為小微企業提供可靠的風險緩釋措施。截至2023年6月末,成都銀行全行普惠貸款較年初增幅23.1%,高于各項貸款增速。
政銀產品方面,成都銀行逐步構建了與省、市、區多層級的政銀合作產品體系。以省級“制惠貸”“天府科創貸”“服保貸”,市級“壯大貸”“科創貸”“文創通”,區級“成長貸”為代表的政銀合作產品是該行服務制造、科創、商貿、文創等領域小微企業的拳頭產品,適用客戶不斷擴展、貸款規模穩步增長。
在供應鏈業務方面,以“惠成信”為核心的供應鏈產品實現批量投放,支持產業鏈鏈上小微企業盤活應收賬款,提高資產周轉效率。場景化金融產品方面,基于企業納稅數據的信用貸款產品“惠稅貸”基本實現流程線上化,大幅提升授信效率。
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,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金融的天職。成都銀行表示,將持續做優做強小微金融服務。堅定小微業務發展定力,以“精準營銷”為主線,以“普惠金融”為引領,以“小微產品”為抓手,推動資產投放再上新臺階,確保完成各項監管指標。著力提升重點行業、重點企業信貸市場占有率,推動優質信貸客戶持續增長,聚勢產業鏈發展,提升供應鏈業務效能、持續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。
戰略改革邁向新發展階段
作為一家以國有股本為主、股權多元化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,以成功上市為標志,成都銀行迎來了站位格局全面拓展的“開拓期”、基礎管理日益健全的“完善期”和質量效益跨越發展的“飛躍期”,雖然凈利潤、存款規模等核心指標表現亮眼,但客觀上看,成都銀行與東部先進城商行仍有一定差距,尚有“精雕細琢”的空間。
在此背景下,成都銀行堅持“以效率為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”為指引,科學制定新一輪戰略發展規劃,持續推進改革創新,聚力發展提能和管理提升。
充分發揮黨建“紅色引擎”功能,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,實現企業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雙促進、雙提高。在企業KPI考核中調增黨建(紀檢)目標考核權重,對考核后5名的企業黨組織進行約談督導,鮮明“黨建強、發展強”的工作導向。
以“定崗定薪”確立崗位價值,保障薪酬分配的市場競爭力與外在公平性。成都銀行多年來不斷進行崗位專業細分,以市場化原則確立各序列的崗位價值,保障員工在本職崗位上獲得應有薪酬,目前已完成覆蓋全域分支機構,涉及共4項職能分類序列、跨度20級、每級8檔的定崗定薪改革,在體現崗位價值的同時,打通了個人成長的晉升通道。以“考核創新”助推經營發展,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。
推進組織架構創新,設立特色金融專營支行(科技支行、文創支行、綠色金融支行、新經濟支行),推廣“專營機構+專業團隊+專項授信”服務模式;同時配套單列信貸資源,單列激勵約束機制,從而有力助推了全市產業功能區和產業生態圈建設。
深入推進轉型發展。確立“精細化、大零售、數字化”轉型方向,努力實現管理能力提檔升級,打造未來業務發展制高點;將“上市提能、區域發展、綜合經營”作為發展引擎,發揮上市銀行品牌號召力和市場帶動力,努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,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。
回首多年成長之路,成都銀行緊跟城市“千年之變”的發展步伐,堅持對標一流、著眼長遠,全力推進頂層設計,實現了量的積累,也達到了質的飛躍,面向未來,成都銀行也將不斷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,在新發展道路上揚帆遠行。
關鍵詞: